為歐空局ExoMars 2020任務羅莎琳德富蘭克林號火星探測車裝備的全景相機PanCam,20日在倫敦大學學院穆拉德空間科學實驗室MSSL研制成功,邁出了它前往火星漫長旅程的第一步。 火星表面不適合生命生存,因為那里只有稀薄的二氧化碳大氣層,以及惡劣的紫外線和輻射環境。但科學家認為,38億年前,火星是宜居的,表面...
天文學家終于揭開冥王星海洋未被凍結之謎。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志2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稱,冥王星冰殼底部的一個冰封氣體分子薄層,隔離了冥王星的次表層海洋,這一點可解釋冥王星的次表層海洋為何沒有凍結起來,以及為何其他冰質行星上存在類似的海洋。 2015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團隊公布了一個重磅發現:冥王星厚...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觀測木星的朱諾號任務首次發現,木星的磁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盡管這種變化比較小,但是很明顯。這是科學家首次確定無疑地探測到地球之外天體內部磁場隨時間而變化的情況。木星磁場的這種長期變化很可能由該行星的深層大氣風所導致。 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志上指出,...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稱,他們偶然在火星北極下方1.6公里深處發現了新水冰,這些層次分明的冰和沙的混合物或是消失已久的古代火星極地冰蓋的遺骸,該處可能是火星上最大的水庫之一。最新研究對在火星上找到生命的蛛絲馬跡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偵察軌道器收集的數據進行研究,得出了上述...
眾所周知,像銀河系這樣的大星系中央存在大質量黑洞。據英國《科學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最近對數千個小星系進行了調查,結果在小星系的郊區,也發現了數十個大質量黑洞候選者。這一最新研究有助于天文學家揭示更大星系中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形成的奧秘。 迄今觀測到的幾乎所有大質量星系中央,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些龐然大...
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官網日前報道,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4月初在小行星龍宮(Ryugu)上制造的撞擊坑直徑達10米、深2至3米。該機構打算不久后讓隼鳥2號再次降落到撞擊坑附近采集樣本。 4月5日,隼鳥2號在距離地球約3億公里的小行星龍宮上空發射金屬彈,制造了一個撞擊坑,這也是人類探...